谅解书与赔付标准
谅解费的赔付标准,我们一生中很难做到事事顺利,当遇到问题时总是烦扰着我们,交通事故谅解书一般要多少钱解决,这个是没有标准的·,只能根据损失情况给出合理的赔偿,谅解费的赔付标准。
谅解费的赔付标准1
刑事谅解书及赔偿协议
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其在刑法上有着酌定减轻,从轻的效力。
刑事谅解书本身并无固定格式,出具谅解书的目的是减轻犯罪嫌疑人处罚,有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所以谅解书是受害人向犯罪人员的家属开具的,一般由承办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进行具体办理,但如果情节轻微不需要聘请律师的,可以参照其他谅解书格式。
谅解书前提造成受害人伤害,应当写明赔偿已达成协议,并且实际赔偿结果,如果没有致受害人伤害则无需要表述,但谅解书的重点要表达清楚受害者已经谅解,同时受害人请求免予追究被告人即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九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第二百九十条 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谅解费的赔付标准2
车祸谅解书一般在几万?交通事故谅解书一般要多少钱解决
交通事故谅解书,是指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和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交通事故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由受害人一方出具的具有法律性书面文件。如果能够获得谅解书,相应也能得到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至于说交通事故谅解书需要多少钱解决,这个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具体的金额,国家法律上并没有给予明确的数额,也没有硬性要求。如果真的不幸碰到这种情况,那么我们也应当及时到相关的政府机构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积极的做好各项配合,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罚。
一般交通事故谅解书要多少钱才合理,主要是看事故的责任比例,以及造成的实际损失来看,交通事故的赔偿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费、护理费、精神损失费,如果造成残疾,还要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造成人员死亡的,还应当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费用。
肇事方在获得谅解书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减刑,具体减刑多少需要根据情况来看。比如,肇事方能够积极赔偿受害方的经济损失,并且取得受害人的谅解,那么根据认罪、悔罪程度、犯罪性质、以及其赔偿金额、赔偿能力的情况,取得谅解书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没有取得谅解书,但是肇事方积极赔偿的.话,也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如果肇事方没有赔偿受害方损失,但是获得了受害方的谅解书,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谅解费的赔付标准3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
一、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
1、丧葬费
承担死者丧葬义务的人,有权要求义务人支付丧葬费。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6个月总额计算。
2、被扶养人生活费
若死者有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需要扶养,赔偿义务人需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数额按照受诉法院地上一年度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分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受诉法院地上一年度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赔偿时间/年
赔偿时间的计算方法为:
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其成年,即至18周岁,如被扶养人为10周岁,赔偿时间为8年;
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赔偿时间为20年。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如被扶养人是65周岁的,赔偿时间为20-5=15年;75周岁以上的,赔偿时间为5年。
3、死亡补偿费
死亡补偿费的数额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分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的。
死亡补偿费=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赔偿时间/年
赔偿时间按20年计算。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4、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作为死者的近亲属,因亲人死亡造成精神损害的,有权向法院清酒赔偿义务人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造成严重后果的,法院可以根据其请求判令赔偿义务人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请求权仅限于死者的近亲属。
二、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如何计算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公式:
1、60周岁以下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20年
2、60-75周岁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20-(实际年龄-60)]
3、75周岁以上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X5年